聊一聊!侨批封上那些有趣的纹饰
花鸟虫鱼、仁义礼信
“航空救国”“同仇敌忾”
……
在侨批存在的一个半世纪里
侨批封上的纹饰
不仅有中国传统故事、山水国画等图案
也有体现时代特点的“时髦”标语与口号等
不同时期的侨批封有着不同的纹饰特点
批封纹饰的演变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
也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侨批封的纹饰变迁~
示意图: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侨批的系列纹饰
侨批俗称“番批”或华侨银信,是华侨华人与国内眷属之间进行汇款往来及书信沟通的文化载体。
在侨批封左上角注明的“外付XX元”是侨批“汇信合一”的基本特征。侨批封上主要记载了寄批当时的汇款额与邮政等时代信息,侨批书信则真实记录了侨乡及旅居海外华侨的生活实况,见证了华侨百年奋斗史。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侨批
一、清末的“红条封”
清末民初,伴随着中国东南沿海百姓“下南洋”,侨批业逐渐兴起。
此时海外华侨主要依托水客寄信回乡。小规模经营的水客只求能把侨批平安送达,在侨批封的使用上并不会耗费过多的心思,只不过为了讲究“好意头”,通常用一条红纸印在批封上,这便有了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红条封”。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红条封”侨批
这种“红条封”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在批信局尚未发展形成规模时,“红条封”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侨批封。
二、简单装饰
当侨批业逐渐形成规模发展时,一些精明的经营者开始打起侨批封的主意,尝试在批封上花些心思,于是出现了印有吉祥字样及简单纹饰的侨批封,带有浓郁传统中国文化的味道。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侨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些形制精美又带有美好的寓意的侨批封更受侨眷和海外华侨的青睐,为经营者带来了更多的生意,推动侨批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传统山水、人物故事图案
随着侨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扩大,民国十七年(1928年)起,香港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开始大量印制含有山水国画、人物故事图案的侨批封,品种达40种以上,常见的有:陶怡松兰、富贵寿考、玉堂富贵白头永昌、文采绚粲富贵长年等。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印有山水国画图案的侨批封
这类“山水封”一直沿用至20世纪90年代末纸质形态的侨批终结为止。
四、格式化批笺
随着侨批业务量不断扩大,加之出洋华工华侨不识字者甚多,一些批局为了方便客户寄件,专门制作了格式化的批笺。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格式化批笺
这种格式化批笺通常采用折页,外页即为批信的封面,已提前印好部分字体;内页为信文,意思多为报平安、已收悉批款及回信等。寄批人只需要写上姓名、地址、寄汇金额,或附上一两句话即可。
五、“赶时髦”的侨批封
侨批封的演变还呈现出紧跟时事“赶时髦”的特点。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共和体制逐渐深入民心,“国父”的形象也成为代表进步革新的符号出现在批封及信笺上。而当时中国谋求自强,诸如进步留学、倡导国货等时代特点也见诸于侨批封。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侨批
(批封上分别写着“醒狮牌电筒”“请用国货”)
辛亥革命后,观念的革新及对现代生活的美好向往,加之新生活运动的推动,侨批封、侨批信笺也变得更生活化,也反映出海内外同胞日益自信自强的态度和对祖国的拳拳爱国心。
六、新中国的侨批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生产,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用来扩大侨汇业务,侨批业也统一归属银行管理。新中国早期的侨批封,延续了民国时期侨批封的特点,多为传统山水、人物故事图案或是格式化的批笺。
到了70年代,国内私营侨批业逐步取消,一个半世纪的民营侨批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个时间段的侨批封也发生了变化,与普通的信封基本上相似。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新中国时期侨批封
侨批封的印制和使用伴随了侨批业发展变迁的全过程,既传承了中华传统书信文化,又有助于侨批信局业务的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侨批封纹饰,其演变发展融合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保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书信风貌,寄托着海外华侨的缕缕乡愁,传神地表达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来源:《侨批封美术欣赏》
岭南金融博物馆
鸿雁传书牵万里
——麦保尔、马娅伉俪捐赠侨批专题展览
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3月23日
正在展出